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粘膜
约 5190 字大约 17 分钟
2025-03-27
目录
[TOC]
口腔组织病理学
口腔粘膜
单选题
1. 下列哪种粘膜属于咀嚼粘膜:
A.硬腭
B.唇
C.颊粘膜
D.口底粘膜
E.舌背粘膜
正确答案:A
2. 朗格汉斯细胞胞浆中的Birbeck颗粒特点不包括:
A.杆状
B.有界膜
C.有规律间隔的横纹
D.一端膨大呈网球拍状
E.强嗜酸性
正确答案:E
3. 出现胶样小体的组织不包括:
A.粒层
B.基底层
C.粘膜固有层
D.棘层
E.B+C+D
正确答案:A
4. 口腔粘膜增龄变化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上皮萎缩变薄
B.小涎腺发生萎缩
C.丝状乳头数量增加
D.叶状乳头增生
E.粘膜感觉功能下降
正确答案:C
5. 唇红部组织的特征是:
A.上皮无角化
B.固有层结缔组织乳头狭长,含有毛细血管袢
C.含有丰富的粘液腺
D.偶尔会有皮脂腺
E.含有明显的粒细胞层
正确答案:B
6. 在各种口腔粘膜中哪种粘膜下层不明显:
A.颊粘膜
B.唇粘膜
C.舌腹粘膜
D.口底粘膜
E.软腭粘膜;
正确答案:C
7. 关于口腔粘膜,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咀嚼粘膜的上皮较厚,可角化
B.唇红部上皮无角化
C.颊粘膜可发生异位增生的皮脂腺
D.舌腹粘膜属于特殊粘膜
E.唇的粘膜下层较厚,内含混合性腺体
正确答案:B
8. 角化不良是指:
A.角化层过度增厚
B.棘层或基底层内出现角化
C.角化层中有固缩的细胞核
D.有角质栓形成
E.正常无角化的上皮出现角化
正确答案:B
9. 在口腔粘膜上皮细胞中,一种细胞体积大,多边形,胞浆伸出许多小的突起,突起之间为桥粒连接,这种细胞是:
A.角化层细胞
B.扁平细胞
C.粒层细胞
D.棘层细胞
E.基底层细胞
正确答案:D
10. 下面那一项不是黑色素细胞的特征?
A.位于口腔粘膜上皮的基底层
B.在胚胎第11周由神经嵴细胞迁移而来并在此分裂繁殖
C.胞质内含黑色素颗粒,并可经细胞突起排出
D.对银染色、多巴染色、S-100蛋白染色呈阳性反应
E.胞质对H-E染色呈阳性反应
正确答案:E
11. 生发层是指那一层?
A.基底层
B.棘层
C.粒层
D.基底层和棘层
E.棘层和粒层
正确答案:D
12. 下列那种是咀嚼粘膜的特点?
A.上皮有角化,上皮钉突长
B.棘层细胞间桥明显
C.固有层致密、乳头多、长,与上皮钉突指状镶嵌,形成良好的机械附着
D.大部分无粘膜下层,与深部组织附着牢固,不易移动
E.以上全是
正确答案:E
13. 下列那种不是被覆粘膜的特点?
A.上皮与结缔组织交界比较平坦
B.固有层疏松、乳头少、短,含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
C.上皮无角化、厚、上皮钉突短
D.大部分无粘膜下层,与深部组织附着牢固,不易移动
E.富有弹性,有一定的活动度。承受张力,不承受咀嚼压力
正确答案:D
14. 基底层
A.细胞层数最多,体积大,多边形,胞浆伸出许多小的突起,突起之间为桥粒连接
B.由2-3层细胞组成,细胞扁平而宽。正角化时,此层明显;不全角化时,此层不明显;无角化时,此层缺乏
C.是一层立方或矮柱状细胞。胞核圆形,染色深,有分裂增殖的能力
D.由数层排列紧密的细胞构成。细胞大而扁平,胞核及细胞器消失,胞浆内充满角质蛋白,H-E染色为淡红色均质状
正确答案:C
15. 棘层
A.细胞层数最多,体积大,多边形,胞浆伸出许多小的突起,突起之间为桥粒连接
B.由2-3层细胞组成,细胞扁平而宽。正角化时,此层明显;不全角化时,此层不明显;无角化时,此层缺乏
C.是一层立方或矮柱状细胞。胞核圆形,染色深,有分裂增殖的能力
D.由数层排列紧密的细胞构成。细胞大而扁平,胞核及细胞器消失,胞浆内充满角质蛋白,H-E染色为淡红色均质状
正确答案:A
16. 颗粒细胞
A.细胞层数最多,体积大,多边形,胞浆伸出许多小的突起,突起之间为桥粒连接
B.由2-3层细胞组成,细胞扁平而宽。正角化时,此层明显;不全角化时,此层不明显;无角化时,此层缺乏
C.是一层立方或矮柱状细胞。胞核圆形,染色深,有分裂增殖的能力
D.由数层排列紧密的细胞构成。细胞大而扁平,胞核及细胞器消失,胞浆内充满角质蛋白,H-E染色为淡红色均质状
正确答案:B
17. 角化层
A.细胞层数最多,体积大,多边形,胞浆伸出许多小的突起,突起之间为桥粒连接
B.由2-3层细胞组成,细胞扁平而宽。正角化时,此层明显;不全角化时,此层不明显;无角化时,此层缺乏
C.是一层立方或矮柱状细胞。胞核圆形,染色深,有分裂增殖的能力
D.由数层排列紧密的细胞构成。细胞大而扁平,胞核及细胞器消失,胞浆内充满角质蛋白,H-E染色为淡红色均质状
正确答案:D
18. 密板
A.厚约45nm,紧邻上皮基底细胞,电子密度小的板状结构称
B.厚约50nm,为颗粒状或细丝状物质,电子密度较高的板状结构称
C.紧邻固有层,电子密度较低,由相对纤细的半环形纤维构成的板状结构称
D.透明板和密板均来自上皮基底细胞合称
E.在上皮和固有层之间,厚约1~4μm,PAS染色阳性的膜状结构称
正确答案:B
19. 基板
A.厚约45nm,紧邻上皮基底细胞,电子密度小的板状结构称
B.厚约50nm,为颗粒状或细丝状物质,电子密度较高的板状结构称
C.紧邻固有层,电子密度较低,由相对纤细的半环形纤维构成的板状结构称
D.透明板和密板均来自上皮基底细胞合称
E.在上皮和固有层之间,厚约1~4μm,PAS染色阳性的膜状结构称
正确答案:D
20. 透明板
A.厚约45nm,紧邻上皮基底细胞,电子密度小的板状结构称
B.厚约50nm,为颗粒状或细丝状物质,电子密度较高的板状结构称
C.紧邻固有层,电子密度较低,由相对纤细的半环形纤维构成的板状结构称
D.透明板和密板均来自上皮基底细胞合称
E.在上皮和固有层之间,厚约1~4μm,PAS染色阳性的膜状结构称
正确答案:A
21. 网板
A.厚约45nm,紧邻上皮基底细胞,电子密度小的板状结构称
B.厚约50nm,为颗粒状或细丝状物质,电子密度较高的板状结构称
C.紧邻固有层,电子密度较低,由相对纤细的半环形纤维构成的板状结构称
D.透明板和密板均来自上皮基底细胞合称
E.在上皮和固有层之间,厚约1~4μm,PAS染色阳性的膜状结构称
正确答案:C
22. 基底膜
A.厚约45nm,紧邻上皮基底细胞,电子密度小的板状结构称
B.厚约50nm,为颗粒状或细丝状物质,电子密度较高的板状结构称
C.紧邻固有层,电子密度较低,由相对纤细的半环形纤维构成的板状结构称
D.透明板和密板均来自上皮基底细胞合称
E.在上皮和固有层之间,厚约1~4μm,PAS染色阳性的膜状结构称
正确答案:E
23. 郎格汉斯细胞 (Langerhans cell )
A.位于上皮深层,可能来自神经嵴或上皮细胞,可能起触觉受体的作用
B.位于上皮深层,为一层立方形或矮柱状的细胞,有分裂繁殖能力
C.位于上皮深层,来自于神经嵴细胞,胞浆有细长的突起
D.位于上皮深层,细胞呈树枝状,是一种抗原呈递细胞
E.位于粒层的深部,呈多边形, 由增生的基底细胞发育而来
正确答案:D
24. 梅克尔细胞 (Merkel cell)
A.位于上皮深层,可能来自神经嵴或上皮细胞,可能起触觉受体的作用
B.位于上皮深层,为一层立方形或矮柱状的细胞,有分裂繁殖能力
C.位于上皮深层,来自于神经嵴细胞,胞浆有细长的突起
D.位于上皮深层,细胞呈树枝状,是一种抗原呈递细胞
E.位于粒层的深部,呈多边形, 由增生的基底细胞发育而来
正确答案:A
25. 黑色素细胞 (melanocyte)
A.位于上皮深层,可能来自神经嵴或上皮细胞,可能起触觉受体的作用
B.位于上皮深层,为一层立方形或矮柱状的细胞,有分裂繁殖能力
C.位于上皮深层,来自于神经嵴细胞,胞浆有细长的突起
D.位于上皮深层,细胞呈树枝状,是一种抗原呈递细胞
E.位于粒层的深部,呈多边形, 由增生的基底细胞发育而来
正确答案:C
26. 属被覆粘膜
A.牙龈粘膜
B.舌腹粘膜
C.舌背粘膜
正确答案:B
27. 属咀嚼粘膜
A.牙龈粘膜
B.舌腹粘膜
C.舌背粘膜
正确答案:A
28. 属特殊粘膜
A.牙龈粘膜
B.舌腹粘膜
C.舌背粘膜
正确答案:C
29. 轮廓乳头
A.数目最多,舌尖部较多,体积较小,略呈锥体状
B.体积最大,约 10 个左右,沿界沟的前方排列成一行
C.位于舌侧缘的后部,在人类仅有 5-8 条平行的皱襞
D.呈卵圆形,为味觉感受器
E.数目较少,色较红,呈草状,顶端圆形
正确答案:B
30. 叶状乳头
A.数目最多,舌尖部较多,体积较小,略呈锥体状
B.体积最大,约 10 个左右,沿界沟的前方排列成一行
C.位于舌侧缘的后部,在人类仅有 5-8 条平行的皱襞
D.呈卵圆形,为味觉感受器
E.数目较少,色较红,呈草状,顶端圆形
正确答案:C
31. 丝状乳头
A.数目最多,舌尖部较多,体积较小,略呈锥体状
B.体积最大,约 10 个左右,沿界沟的前方排列成一行
C.位于舌侧缘的后部,在人类仅有 5-8 条平行的皱襞
D.呈卵圆形,为味觉感受器
E.数目较少,色较红,呈草状,顶端圆形
正确答案:A
32. 菌状乳头
A.数目最多,舌尖部较多,体积较小,略呈锥体状
B.体积最大,约 10 个左右,沿界沟的前方排列成一行
C.位于舌侧缘的后部,在人类仅有 5-8 条平行的皱襞
D.呈卵圆形,为味觉感受器
E.数目较少,色较红,呈草状,顶端圆形
正确答案:E
33. 光滑舌或镜面舌
A.舌苔剥脱使舌背呈地图样时称
B.多个菌状乳头增生、肿胀、充血时称
C.菌状乳头、丝状乳头均萎缩,致使舌乳头消失呈光滑的片状时称
正确答案:C
34. 地图舌
A.舌苔剥脱使舌背呈地图样时称
B.多个菌状乳头增生、肿胀、充血时称
C.菌状乳头、丝状乳头均萎缩,致使舌乳头消失呈光滑的片状时称
正确答案:A
35. 草莓舌
A.舌苔剥脱使舌背呈地图样时称
B.多个菌状乳头增生、肿胀、充血时称
C.菌状乳头、丝状乳头均萎缩,致使舌乳头消失呈光滑的片状时称
正确答案:B
记忆题
36. 正角化
解析:正角化:粘膜上皮的最表层细胞扁平,体积大,细胞器及细胞核消失,胞质内充满角蛋白,H-E染色为均质嗜酸性物,细胞间桥消失,这种角化称为正角化。如在硬腭。
37. 不全角化
解析:不全角化:如果在角化的上皮细胞中含有浓缩的未消失的核,则成为不全角化。如在牙龈。
38. 角化包膜
解析:角化包膜:在上皮角化层中由交联的蛋白质和脂类形成,厚约15nm,代替消失的细胞膜,是上皮屏障的主要构成成分,具有高度的抗溶解性,较强的柔韧性,能很好地保护深层的上皮细胞。构成此包膜的蛋白质主要有兜甲蛋白、小富脯蛋白、总苞蛋白等。
39. 基底膜
解析:基底膜:光镜下可见上皮和固有层之间有一膜状结构,称基底膜,厚度为1~4um,PAS染色阳性。由透明板、密板和网板三部分组成。
40. 福代斯斑
解析:福代斯斑:颊粘膜有时可出现成簇的粟粒状淡黄色小颗粒,为异位的皮脂腺,称福代斯斑。
41. 颊白线
解析:颊白线:在口角后方的颊粘膜咬合线区,有时出现轻微角化,称颊白线。
42. 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的种类及部位分布、排列特点。
解析:(1)口腔粘膜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构成的细胞种类有:角质细胞和非角质细胞;(2)角质细胞形成上皮的主要结构,有角化的口腔上皮由4层细胞组成,由内而外分别为基底层、棘细胞层、颗粒层和角化层;非角化的口腔上皮由基底层、棘细胞层、中间层和表层构成。(3)非角质细胞有黑色素细胞,来源于神经嵴细胞,分布在上皮的基底层,胞质内含有黑色素颗粒;郎格汉斯细胞来自造血组织,分布在棘细胞层和基底层,与粘膜的免疫功能有关;梅克尔细胞来自于神经嵴或上皮细胞,分布在上皮的基底层,是一种压力或触觉感受器。
43. 口腔粘膜的功能如何?
解析:(1)具有保护功能:可抵抗机械刺激:如压力、切力、牵拉力、摩擦力等。限制微生物和毒性物质的侵入。(2)具有感觉功能:对疼痛、触动、温度作出反应,还有味觉功能。(3)在某些方面感觉功能还具有保护性,口腔粘膜的感受器能启动吞咽、恶心和流涎等反射。(4)口腔粘膜与唾液的分泌以及某些药物的渗透性吸收有关。
44. 口腔粘膜与皮肤在组织学结构上有何区别?
解析:(1)皮肤表层称表皮、深部称真皮和皮下组织,而口腔粘膜相应地称上皮、固有层和粘膜下层;(2)皮肤有皮肤附件,口腔粘膜有相应的小涎腺;(3)口腔粘膜上皮无皮肤表皮中的透明层。
45. 试述咀嚼粘膜和被覆粘膜的不同点。
解析:(1)咀嚼粘膜上皮有角化,上皮钉突长。正角化时有明显的粒层,不全角化时粒层不明显,未角化时无粒层。棘层细胞间桥明显。固有层致密、乳头多、长,与上皮钉突指状镶嵌,形成良好的机械附着。胶原纤维粗大,排列紧密。大部分区域无粘膜下层,固有层与深部的骨或肌肉直接紧密相连形成粘骨膜;或借粘膜下层与骨膜相连。与深部组织附着牢固,不易移动。在咀嚼时承受压力。(2)被覆粘膜表面平滑、粉红色。上皮无角化、厚、上皮钉突短。固有层疏松、乳头少、短,含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上皮与结缔组织交界比较平坦。有疏松的粘膜下层。富有弹性,有一定的活动度。承受张力,不承受咀嚼压力。
46. 口腔粘膜上皮的结构蛋白与口腔粘膜病的关系(举例说明)。
解析:口腔粘膜上皮中的结构蛋白有(1)桥粒蛋白。构成桥粒的蛋白有两组,一组是桥粒钙依赖性粘附蛋白,它们是一组跨膜蛋白,在上皮细胞间的粘附上起重要作用,主要有有桥粒芯蛋白和桥粒胶蛋白;另一组是位于细胞膜内侧的构成附着斑的蛋白,属于连接蛋白,主要有桥粒斑珠蛋白和桥粒斑蛋白。桥粒芯蛋白3的改变可导致天疱疮的发生。(2)细胞角蛋白。在细胞从基底层向表面移动的过程中,细胞内不断的合成了中间丝角蛋白,即细胞角蛋白,该蛋白是主要的细胞骨架蛋白,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很重要。细胞角蛋白4和13的基因突变可导致白色海绵状斑痣的发生,
47. 简述口腔粘膜基底膜结构特点。
解析:口腔上皮和固有层交界面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固有结缔组织形成许多乳头状突起,上皮深面形成许多上皮嵴,二者紧密镶嵌在一起。(1)光镜下:上皮与固有层之间为一膜状结构,称基底膜。厚1-4μm,PAS染色阳性。(2)电镜下:可见上皮基底细胞结缔组织之间的交界由特殊的结构即半桥粒和基膜以及深部的部分纤维构成。基底膜由透明板、密板、网板三部分组成。透明板厚度为45nm,为电子密度小的板状结构;密板厚度约50nm,为颗粒状或细丝状物质,电子密度较高;网板较厚,电子密度较密板低,由相对纤细的半环形纤维构成,此纤维称锚纤维或者Ⅶ型胶原。
构建日期:2025-03-27 16:11:03
cid: 1995
sid: 131
build by mao
构建用户:m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