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螺杆菌属
约 1702 字大约 6 分钟
2025-03-24
目录
[TOC]
医学微生物学
螺杆菌属
单选题
1. 鉴定幽门螺杆菌的主要依据是
A.革兰阴性无芽胞菌
B.运动活泼、生化反应活泼
C.定居于胃黏膜层中
D.产生大量的尿素酶,分解尿素为氨
E.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D
2. 幽门螺杆菌具有的特殊结构是
A.芽胞
B.鞭毛
C.荚膜
D.孢子
E.菌丝
正确答案:C
3. 鉴别幽门螺杆菌的主要依据之一是
A.耐热核酸酶
B.尿素酶
C.凝固酶
D.色素
E.外毒素
正确答案:B
4. 幽门螺杆菌与弯曲菌的重要鉴别点之一是生长温度的
A. 最适温度35℃
B. 最适温度25℃
C. 最适温度42℃
D. 最适温度30℃
E. 37℃最适,25℃不长,42℃少数生长
正确答案:E
5. 幽门螺杆菌的传染源
A.最适温度37℃,25℃不长,43℃少数生长
B.脲素酶试验
C.G-菌体细长,弯曲呈螺形、S形或海鸥形
D.主要为人
E.血浆凝固酶
正确答案:D
6. 幽门螺杆菌的形态特点
A.最适温度37℃,25℃不长,44℃少数生长
B.脲素酶试验
C.G-菌体细长,弯曲呈螺形、S形或海鸥形
D.主要为人
E.血浆凝固酶
正确答案:C
7. 临床鉴定幽门螺杆菌的主要依据
A.最适温度37℃,25℃不长,45℃少数生长
B.脲素酶试验
C.G-菌体细长,弯曲呈螺形、S形或海鸥形
D.主要为人
E.血浆凝固酶
正确答案:B
8. 幽门螺杆菌与弯曲菌的主要区别之一是
A.最适温度37℃,25℃不长,46℃少数生长
B.脲素酶试验
C.G-菌体细长,弯曲呈螺形、S形或海鸥形
D.主要为人
E.血浆凝固酶
正确答案:A
9. 幽门螺杆菌与弯曲菌的主要区别点是.
A.38℃
B.25℃不长,43℃少数生长
C.两者皆有
D.两者均无
正确答案:C
10. 幽门螺杆菌最适生长温度
A.39℃
B.25℃不长,44℃少数生长
C.两者皆有
D.两者均无
正确答案:A
11. 幽门螺杆菌具有
A.碱性磷酸酶
B.尿素酶
C.两者皆有
D.两者均无
正确答案:C
12. 与幽门螺杆菌鉴定最有关的是
A.碱性磷酸酶
B.尿素酶
C.两者皆有
D.两者均无
正确答案:B
多选题
13. 属于幽门螺杆菌生物学性状的是
A.G-菌体细长,弯曲呈螺形、S形或海鸥形
B.37℃最适,25℃不长,42℃少数生长
C.对湿度要求高,相对湿度98%以上为宜
D.营养要求较高。普通培养基不生长,须加入血液或血清才能生长
E.显现两种形态菌落(弧立的小菌落;沿接种线扩散生长,融合成片)
正确答案:ABCDE
14. 有关幽门螺杆菌导致的疾病机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现已证实,HP是非自身免疫性慢性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的致病菌
B.有活动性炎症的十二指肠粘膜HP阳性率可达100%,表明HP感染与十二指肠炎密切相关
C.HP产生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和空泡毒素(VacA)
D.HP具有特殊的螺旋状菌形和端鞭毛推进式的运动方式有助于HP穿过胃粘膜表面的粘液层,与胃粘膜上皮细胞接触。
E.HP具有高活性胞外酶—脲酶分解尿素,产生氨中和胃酸,有助于细菌定植。氨的产生使粘液层离子发生变化,最后导致粘膜中的氢离子反向扩散。
正确答案:ABCDE
记忆题
15. 幽门螺杆菌(HP)
解析:一种专性寄生于人胃黏膜上的革兰阴性细菌,人群中的感染非常普遍,与胃窦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胃腺癌和胃黏膜相关B淋巴瘤的发生关系密切。
16. 快速脲酶试验
解析:快速脲酶试验:是一种简便、实用、快速敏感,较为准确可靠的诊断幽门螺杆菌方法。将小块的活组织快放入装有Christensen尿素培养基的瓶内,如培养基由黄变为红色为阳性,提示该菌产生的高活性的脲酶,已将尿素分解。结果在几分钟~24h内得到。
17. 简述幽门螺杆菌的致病特点。
解析:幽门螺杆菌专性寄生于人胃粘膜上。其传染源主要是人,传播途径主要是粪--口途径。幽门螺杆菌导致的疾病特征包括胃部的炎症,胃酸产生的改变和组织的破坏。是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
18. 简述幽门螺杆菌与与疾病的关系。
解析: (1)现已证实,HP是非自身免疫性慢性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的致病菌。(2)有活动性炎症的十二指肠粘膜HP阳性率可达100%,表明HP感染与十二指肠炎密切相关。(3)胃癌发病率在一些HP感染率高的人群中较高。
19. 试述幽门螺杆菌的可能致病机理。
解析: (1)HP具有特殊的螺旋状菌形和端鞭毛推进式的运动方式有助于HP穿过胃粘膜表面的粘液层,与胃粘膜上皮细胞接触。(2)HP具有高活性胞外酶—脲酶分解尿素,产生氨。 ①中和胃酸,有助于细菌定植。 ②氨的产生使粘液层离子发生变化,最后导致粘膜中的氢离子反向扩散。(3)HP产生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和空泡毒素(VacA)。(4)HP细胞壁中的LPS为内毒素成分,但其毒性作用明显低于肠道菌的LPS。
构建日期:2025-03-24 14:14:58
cid: 483
sid: 21
build by mao
构建用户:mao